【院系文化】金融文化节系列讲座之何平教授专场成功举办

栏目:院系文化 关注:575 来源:未知 作者:uibeeanews 发布日期:2020-07-12

金融文化节系列讲座之何平教授专场成功举办

校团委讯(金融学院供稿)2020年4月24日下午18:30,金融文化节系列讲座之何平教授专场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何平教授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加。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何平教授)

讲座伊始,何平教授简要讲解了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他从金融类专业必修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入手,概括出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作为后续讲座分析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何平教授首先阐述了中国一贯的货币政策。他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五个特征:手段多样、目标多元、以数量型为主、有财政功能、没有充分的独立性。结合这些特征,他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量化工具与利率工具,并列出了具体手段。为论证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利率工具相对低效,何平教授特别展示了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表、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表,具体的数字让讲座听众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详细解读了中国一贯的货币政策后,何平教授开始分析新冠疫情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他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种渠道分析了疫情造成的影响:对于实体经济,疫情使得企业供给不足、市场需求下降、物流受阻、阻碍了进出口国际贸易;对于金融体系,则造成信用风险增加、贷款不良率上升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基于现阶段中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复工情况良好的情况,何平教授表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

反观全球疫情,在许多国家愈演愈烈。何平教授表示很多国家疫情仍处于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全球性的疫情导致全球服务消费、国家交流跌入谷底,全球经济活跃度大幅下降。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的今天,何平教授认为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会造成两阶段打击:第一阶段是中国生产受阻导致的出口受阻,第二阶段是全球生产受阻导致的供应链全面受阻。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触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险点。鉴于欧美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抗疫时间,且经济干预能力和手段有限,接下来的疫情可能会引发欧美居民的债务危机,进而引发金融机构倒闭、政府债务危机等。



接着,何平教授分析了疫情爆发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他认为疫情期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是切实有效的。中国央行仍维持了2.20%的健康利率,证明精准的结构化货币政策有力配合了财政政策,有效地减轻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后,何平教授从疫情发展的时间线对中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解读。何平教授总结出疫情期间采取的以下政策: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释放整体流动性,定向降准向中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专项再贷款助力疫情防控,央票互换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增加其风险承受能力,利率小幅下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总结完近段时间的经验后,何平教授又提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四个可能着力点,令人受益匪浅。



最后,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何平教授也从专业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同学提问)

本次讲座何平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全方位地分析了疫情期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用具体的数据、精辟的归纳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深度的货币政策课。希望本次讲座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学到满满的货币政策知识,更能认识到疫情期间中国强大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立志为日后继续提高中国的经济调控能力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