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孤独一人为善 成境界大丈夫也
——记通识教育大讲堂之“孤独的守护与超越”林少华专题讲座
校团委讯(外语学院供稿 通讯员:李黛雅 摄影:贾淼 编辑:沈黎明)2015年4月2日19:00,由外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的通识教育大讲堂之“孤独的守护与超越”——林少华专题讲座于宁远楼526隆重举行。外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吴英杰副教授,学生会主席田士达出席此次活动,莘莘学子慕名而来。
观众
林少华,著名翻译家,作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从1989年翻译《挪威的森林》开始,浸淫村上文字已达20年之久。他是中国翻译村上作品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迄今为止的村上春树大陆版译作,几乎都是出自他手。北师大学者王向远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中有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林少华教授
首先,林少华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谦虚地介绍了自己。紧接着,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林少华教授以孤独为主题开始了这场讲座。林少华教授先讲起了自己的孤独。他讲道,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孤独的人。他自小也爱好一个人,是个孤独的人,进行着最孤独的活动——读书。后来,他深情讲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他发现“多少年,我不知孤独,只是因为父母还在,我就像一只风筝,线牵在父母手里。他们就如同远方天际的夕晖,陪伴着自己。”
讲完自己的孤独后,林少华教授讲起了他人的孤独,他一一讲述了屈原、杜甫、鲁迅、徐志摩等人的孤独,也引用了莫言的演讲《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让大家了解到了莫言的孤独。“人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孤独,古人也罢,现代人也罢,孤独都如影随影。只不过区别在于,有人用孤独创作了财富,有人却浪费了它。但不管怎样孤独都是和喜怒哀乐一样的一种最普通的生命体验。”
随后,林少华教授讲起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对孤独的守护。孤独,是村上作品中可谓最重要的主题。“孤独是连接的纽带,为这个必须深深挖洞”。他说:“村上文学是挖洞文学,但如何挖和挖的程度在其作品中的展现有所不同。”的确如此,在不同的时期中,村上的作品对孤独的守护和超越不尽相同。他讲起读者的来信,通过阅读读者们也能体会到村上作品中“守护孤独”的意味。
重点讲述了守护孤独后,林少华教授开始讲起了对孤独的超越。他劝诫当代大学生要拒绝庸俗,拒绝俗流。我们未必告别孤独,但可以将孤独升华为孤高清高,甚至崇高。孤独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孤独本身的超越,只有这样,小资的孤独才能升华为大丈夫的孤独,独善其身的小孤独才能升华为兼济天下的大孤独。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提问,林教授也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获得观众们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最后,工作人员向林少华教授呈上了签名簿和代表与贸大美好情谊的纪念品。至此,整场活动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