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给我半小时”文化沙龙专题成功举行

栏目: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注:877 来源:未知 作者:uibeeanews 发布日期:2013-11-25

“给我半小时”文化沙龙专题成功举行

校团委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供稿 通讯员/赵子沫 摄影/陈怡煊 编辑/迟雪童)11月21日19:00,求真楼202,由经贸外联部承办的“给我半小时”文化沙龙以一种新颖的“座谈”方式在到场的四位校友和观众间展开。在这里,每一个嘉宾都坐到了观众身旁,聆听他们的困惑与迷惘,讲述自己的信念与梦想。

在活动的开始,本次文化沙龙的策划者,也是被邀请来的嘉宾——赵鸿韬老师为难得一遇的座谈会致辞。赵老师说,他和被邀请来的四位校友中的三位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

对各位离开贸大已久的校友,尤其是对已经毕业近三十载的葛亦工“学叔”来说,三十分钟也许并不足以叙说他们在离开大学后的各种“传奇”故事,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三十分钟,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近距离的接触到了旧时贸大的风云人物,从他们或幽默或犀利的言语中汲取着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宝贵经验。

首先进行演讲的嘉宾是葛亦工。作为贸大683奖学金的创始人,葛亦工“学叔”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宝贵的财富。谈及梦想,葛先生“以梦为马,以马为师”,讲述了他对梦想的看法。在他看来,实现梦想首先需要的便是像马一样健康的体魄。“一匹病马绝不会在梦想之路上带你走得很远。”然后便是乐观,积极的龙马精神。他说,年轻就要有年轻的样子,如果二十岁活的跟六十岁一样,那人生就不完满了。最后葛亦工又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要有担当、有韧性,又要做一匹关键时刻能识途的老马。

第二位进行演讲的嘉宾是李永远。师兄在贸大的那四年,对贸易,金融提不起兴趣,却对经济学理论情有独钟。经常出入图书馆、自习室的他,一心想出国成为一名博士,甚至连大学生活动中心都没有去过一次。“现在大活已经拆了吧?”学长失落地叹了口气。“没呢!”台下观众立刻反应过来,“哦,那这个梦想还能实现啊!”学长机智的自说自话引来全场笑声。而对于梦想,以及年轻人的彷徨、渴望,李师兄如是说:过分看重的东西可能不会来。与其憧憬、哀怨,不如踏实地做好有把握的事情,在得意时回归到最初的勤勉内敛,在失意时保持平日的正常心态,冷静地做出选择,这样的自己一定会比预想中能收获到更多。

而接下来的孙唯宇学长则是风趣的将追逐梦想与追逐梦中情人做了类比。“要实现梦想就要不断地为别人创造价值,就好像帮心仪的女生拎西瓜,捂手一样,不断满足她们的需求,才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孙学长用简单而贴切的话语诉说了自己的逐梦历程。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就像不是所有的屌丝最后都能逆袭追到女神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计回报的付出一切之后,静静地等,等待那个“幸福来临的夏天”,等待那个拎西瓜的绝佳机会。梦想往往就是在不计回报付出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实现了的。

压轴的白翔学长在一上来就以小师弟的口吻总结了前面三位大师兄的发言。“和学长,学叔们相比,自己更像是聆听着,所以一上来就先做个总结吧。”他说“有人说,中国培养了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我现在认为,刚开始的利己并无错。”白师兄原来也曾将实现梦想摆在第一位,而现在却自己否定了原来的想法。“工作的三个状态无非是从谋生到职业,再到事业,而我现在便以谋生的念头去谋求事业。”学长用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逐梦之路。

四位校友的畅谈结束后,便是观众期待已久的座谈环节。每位观众都可以向校友们述说自己的梦想与迷惑,而四位校友也做了一回聆听者,用自己的丰富阅历为观众们排忧解难。自由交流的半小时转眼间就过去了,而观众们却依然围在校友们左右,不愿漏过每一句话。可惜时间终是有限的,这次文化沙龙在葛亦工最后的总结发言后正式落下了帷幕,而同学们也是依依不舍地和校友们道别。

毫无疑问这次难得一遇的座谈会给到场的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将今日所听所感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