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共舞 以译动人
——记余中先先生“书文字之珠玑,译异域之浪漫”专题讲座
(校团委讯 金融学院供稿)2020年11月5日15:20,由外语学院主办的“书文字之珠玑,译异域之浪漫”余中先专题讲座于宁远楼三层报告厅举办。本场讲座邀请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知名法语翻译家余中先先生为我校学子分享关于翻译的见解与经验。
讲座伊始,余中先先生从“翻译者的知识面”切入,向在场同学介绍讲座的出发点——语言、文学、艺术的互通性。接着,余先生讲述了自己在文学翻译方面曾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他强调,在翻译这条路上,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成为一名“杂家”。余先生还借几个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了“翻译与知识面相关联”的观点。
随后,余中先先生又分享了他对于毕加索作品的一些见解,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地向同学们展现了语言与艺术交织相融的美好。谈及毕加索的诗歌,余先生指出其中蕴藏的文字游戏与使用数字的特殊习惯,强调了作为一名译者应当拥有的“语言敏感性”。余先生感叹:“诗歌的翻译会让多少东西因为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而丢失!”他接着强调,译者的责任就是尽最大努力向读者展现文字的乐趣与美妙。
余先生还讲到蕴含于艺术作品中的文化主题,他以翻译作品《潜》为例向同学们强调了触类旁通的重要性,并通过列举书中提到的欧洲几大博物馆解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道理。在谈到奈瓦尔时,余先生介绍道,在他之前无人译过这位作家的小说。他的开拓精神也令现场同学深深叹服。
在讲座尾声,余先生将自己定位为“摆渡人”,更向同学们深情寄语:希望同学们成为“四要”人才——专业本领要精、知识面要广、学习方法要灵、综合能力要强;也希望学语言的同学可以深谙“技多不压身”之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与余中先先生积极互动,探讨了对翻译“信达雅”原则的理解、外语学生未来道路的选择等问题。余先生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思维敏捷、妙语连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正如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所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经此讲座,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身为外语人的我们,当从点滴向余先生学习,体味语言、用好语言、博学广识,从更大更广的视角发现语言之美、艺术之美。在余先生的鼓励下,也定会有更多同学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美好与诗意润色自己的人生,用热爱与博学丰盈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