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语道“和”韵——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校团委讯(国际商学院分团委商通社讯 记者 曾子骄 摄影 李文静)11月29日18:30,由国际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千语道‘和’韵——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专题讲座在宁远303举行。我校中文学院教师蒋春红为讲座主讲人。蒋老师曾出版《日本近世国学思想:以本居宣长研究为中心》,对日本文化颇有研究,曾代表我校前往日本福山大学孔子学院授课 。
此次,蒋老师结合其于日本的讲学经历,从宫崎骏电影出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邻国文化魅力。在蒋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大家感受着宫崎骏这个名字背后的文化及其所传递的和平,环保,与博爱之思想。
蒋老师首先对讲述了宫崎骏电影场景的实地考察情况。本部分的介绍围绕传统景观保护运动”、“五十年代污染严重的瀨户内海”等事件展开。蒋老师将此类事件与电影中的种种隐喻连结,引领着听讲人领悟背后的情怀。 现场观众聚精会神,享受着异域文化的盛宴。
随后,蒋老师以《千与千寻》为切入点,与听讲人共同挖掘影片中的日本文化。她通过对“汤婆婆钱婆婆”“小白”“锅炉爷爷”“煤屎的食物”“玲”再到“腐烂神”“巨婴”“三人头”“八百万神”等人物的名称、造型,以及寓意的介绍来展示日本丰富的神祗文化。如“钱汤两婆婆”的不同性格正取源于日本古文化中和、荒二魂,而她们的造型则以鼻高天狗为原型。而事实上蒋老师认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妖怪都来源于中国,但现场同学发问,“为何中国妖怪并没有日本这样多”,蒋老师回答道,“因为中国的鬼神文化更多地受到儒教‘子不语怪力乱神’思想的压制,而日本思想自由,适合神祗文化的发展。”
除去神文化,蒋老师还介绍了影片中的日本传统建筑,“油屋”、“后乐园”、“宝船”、“日本桥”等影片中古建筑令人震撼,同时蒋老师对于影片中佛教文化,姓名文化,印章文化等的讲解更使现场观众更加了解日本。
一部电影,可以融入一种古老文化;一个新的时代,亦可以包容此般传统的精神。正如川端康成所说,“我们的文学虽是随着西方文学而动,但日本文学的传统却是潜藏着的看不见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