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文化】法学院辩手迎首战 唇枪舌战惜败公管

栏目:法学院 关注:861 来源:未知 作者:uibeeanews 发布日期:2015-11-01

法学院辩手迎首战 唇枪舌战惜败公管

校团委讯(法学院供稿 撰稿摄影 卢欣宜 编辑 崔靖雪 吴宗霖)2015年10月27日19时,法学院辩论队迎来校级辩论赛的第一场战役,对战公共管理学院,辩题为:在这个时代,寒门难/不难出贵子,法学院为正方。论证“在这个时代,寒门不难出贵子”。双方就自己的论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经过评委们的最终商讨:综合实力,公管院略胜法学院一筹。

辩论开始

 19时整,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缪涵发表立论,在立论中我方定下了“当今时代的出身差距对于人成才所需因素影响不大”的标准,以及“高考使得寒门子弟也有了公平的上大学机会”“现代社会的择才观是能力而不是家世”等论点,逻辑清晰,对方四辩随之就我方立论中的几点漏洞发起进攻,也被我方一辩一一化解。随后反方一辩立论,引用马思诺需求层次等社会学理论,将她们的论点立为“寒门学子投入学业的时间较普通学子要少”、“寒门学子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我方四辩冯怡莹反应迅速,立即抓住对方一辩中的不足,指出对方只是在横向比较,并且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与价值倡导等问题。

陈述观点

比赛随之进入第二个环节——对辩,我方二辩成帅与对方二辩对双方理论中的不足之处互相展开辩驳与补充说明,我方抓住对方缺乏对“难”和“贵子”的评判标准以及缺乏价值倡导的论点向对方发起进攻,而对方也以横向的比较来说明自己辩题的合理性,你来我往中,比赛被推向了下一个环节:盘问环节。盘问环节整体延续了对辩中的交锋点,对标准进行激烈的争论,两方三辩以她们卓越的洞察力与总结能力向对方的论点发起进攻。比赛被推向了高潮——自由辩论环节。在自由辩伊始,我方先发言,我方率先抛出了对方在前几个环节出现的矛盾:贵子究竟是多元化人才,还是要获得社会认同感的人?而对方认为我方提出的例子仅是个例并不具普遍性。接着对方以复旦大学的研究数据等论证向我方提问:寒门学子是不是要承受比普通学子更大的心理压力?对此我方认为,我方并不否认差距的存在,但是既然大前提规定了是现在,那么纵向考虑这个差距是在减小的,也就是说,寒门在这个时代较以前更易出贵子。接下来的比赛中,双方各据自己的标准相互进攻,几个回合的争论后,法学院选择将战场转至当今社会的择才标准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实际含义,双方又依此对辩题的意义展开新一番论证,自由辩环节渐渐走向尾声,比赛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总结陈词。在本环节中,我方依旧秉承一辩的立论,陈词从教育与工作两方面切入,以随着时代发展,寒门与普通家庭的差距逐渐在减少为论点,升华为这种情况是对寒门学子的努力拼搏并成为贵子的激励,努力完善在各环节中我方的不足。

在最后的评委点评中,评委指出了法学院的一些问题,例如语速过快、没有更早地转战场、引用的数据较少等缺陷。比赛最终的结果为公管学院获得胜利,法学院三辩崔靖雪获得本次比赛的最佳辩手。比赛的惜败是为了让我们更快的找出自己的缺点,更好的完善自己,相信法学院辩论队能够反思总结,不气馁,以后带给我们更多更精彩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