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争,理性之辩
----经贸热点分析大赛决赛答辩及颁奖仪式
校团委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供稿 通讯员 胡舍予摄影 陈怡煊 编辑 迟雪童)2013年12月10日18:45,伴随着极富震撼力的暖场视频,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贸热点分析大赛”决赛答辩及颁奖仪式在诚三国际会议厅正式开始。历时35天,9支队伍经过层层筛选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今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赛前主持人介绍了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每支队伍将在10分钟的团队展示和5分钟的答辩中尽情展示。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物流学系胡瑞娟老师、财税学系黄夏岚老师、经济学系施丹教授、金融学系蒋先玲院长。
9支队伍逐一进行展示。其中,第1和第7组以“低碳经济”为主题阐述了征收碳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7组更是大胆地总结出“现阶段中国不适合征收碳税”的结论。
在与“TPP”相关的研究中,第2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分析与中国的应对政策研究”从TPP简介、TPP与WTO的关系、TPP四大特点、中国与TPP等角度,着重以农业为例进行分析,同时从贸易救济与关税、环境保护与劳工权益、人民币汇率、国有企业的规制对中国在TPP谈判的猜想。
第6组基于与APEC对比的回归分析中国面对TPP的权衡。把TPP与APEC战略能力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数据构建模型,由TPP对中国短、中、长期的影响提出对策。同时也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确立了未来研究目标。
“上海自贸区”是近期的又一大经济热点。第3组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过程。建立在岸市场金融深化模型、分析模型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对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有利不利影响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建议,指出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在对比分析部分,该组将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国外港口进行区位、经济、制度三方面的比较,最后提出了上海自贸区成为金融开放新时代、贸易自由新繁荣、航运通达新港口的未来展望。
第5组浅析了上海国际化理想之路。该组将上海与伦敦、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这些城市进行多方位比较分析,从区位、开放时期、开放政策总结了上海自贸区的优势与问题。对上海自贸区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进行了优势与局限的总结,提出了跟进措施。
第8组分析政策、进行横纵向对比、理论分析结合计量实证对上海自贸区新政能否达到预期的思考。
第4、9组重点研究微信创新领域。第4组对微信创新盈利模式进行分析,首先简述了移动互联网定义、发展及目前盈利模式,随后提出了多元化广告盈利模式、信息采集服务盈利模式的具体方案。
第9组探究了基于O2O探究微信新的盈利模式。该组具体阐述了O2O闭环模式+LBS业务结构,以餐饮业为例深入研究,通过视频演示盈利方式并对可行性及风险进行评估。
每支队伍展示之后,评委耐心地进行点评,指出论文、展示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询问。
随后,蒋先玲老师对大赛进行总结。参加本次大赛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追求全面,有的追求重点突出,有的侧重学术,有的侧重创业。希望组织者能将活动继续办下去,让大家有所收获,激发经贸院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一直保持刻苦的精神。胡瑞娟老师赞扬了学生们寻找第一手资料、数据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很高兴学生在不同的舞台展示不同的风采。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主持人宣布了比赛结果:第9组获一等奖,第3、6、7组获二等奖,第1、2、4、5、8组获三等奖。比赛最后,评委老师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比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