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栏目:惠园聚焦 关注:1523 来源:未知 作者:uibeeanews 发布日期:2015-10-17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记影视文化沙龙——二战与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

校团委讯(大学生理论学术中心供稿 通讯员 刘宸宵摄影 罗雪莲 编辑 闫芷毓)2015年10月15日,由校团委大学生理论学术中心举办的影视文化沙龙——“二战与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博学楼411教室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宋晓萍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纪元二零一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结的第七十道年轮。经历了旷日持久的世界之战,经历了动荡狂乱的疯魔年代,电影成为你我关照灰尘色往昔的棱镜。“二战与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影视文化沙龙,正是回顾在二战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中,最耀眼的人性之光如何开出最绚丽的花朵。

主持人做了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沙龙进入影片展映环节。此环节以“简介+展映”形式开展,在同学们对《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南京!》、《美丽人生》三部经典影片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去观影,这样,大家的感受更加直观,也避免了很多对主题理解的偏差。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讲述的是一位流连于名利场的德国商人,良知觉醒、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历史。其在思想严肃性和非凡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而同类题材中国黑白影片《南京!南京!》,则透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的双重视角,将“每一个暴行、兽行活生生地从历史中挖掘出来”,构建出超越民族国域的叙事史诗;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是三部影片中唯一的彩色片,虽为彩色,影片却浸满悲凉,以最荒诞不经的演绎,来控诉惨无人道的纳粹暴行,在黑色幽默的外壳下,迸发出强大而震撼的力量,直击人心。

结束三部剪辑版电影的放映后,宋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对二战影视作品鞭辟入里的独到见解。从战争电影的国际传播,到电影叙述中观察者的视角问题,再到个体真切的观影经历,宋老师与同学们针对活动收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谈到不同时代抗战题材作品创作时,宋老师强调了影视作品的时代功效。褪去简单粗暴的外衣,那些理想化战争影片的呈现,英雄主义的塑造和传扬,曾在上世纪国家一穷二白之时起到鼓舞社会生产的功效。而今我们放下民族成见,开始客观评判影视作品,也正是我们民族自信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在肯定中国电影人竭力以电影客观地表现战争题材的努力同时,她也说道,我们也应该在电影的表现形式、情感处理等方面注重批判性思考,比如老师强调了细节处理、情感节制、合乎逻辑的重要性。大众的期待相同,我们都期待更加良性发展的影视生产环境,期待当代人更加理性、成熟、有担当地面对历史,创作影视作品。

沙龙接近尾声,宋老师也对同学们关于电影疑惑的一些问题做出解读,台下同学听得专注认真,频频点头同意。

最后,由主办方向宋老师赠送礼物以感谢她参加此次沙龙活动。这次沙龙,深入浅出地使同学们在影视文化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二战影片中的人道主义关怀,也对如何正确对待战争、对待历史有了更客观、更深入的理解,这也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与文化熏陶活动。

《双城记》中有引用率极高的一句话,“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在这个世界一体化节节推进的年代,和平大同的宏愿却尚在远方之遥;在这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年代,残暴欺凌仍在人性之光黯淡的角隅时常发生。

鲁迅先生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今天,我们关照历史,关怀人心,也愿你我尚有热血与泪,有能力让世界因自己美好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