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大讲堂”之钱志熙教授专场

栏目:通识教育大讲堂 关注:9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2-11-09

“陶”尽浊世诗文返璞归真 “潜”龙勿用处世自有哲学

——记“通识大讲堂”之钱志熙教授专场

外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讯11月1日晚6点30分,由外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的“苑外名人堂”之钱志熙教授专场讲座在求索楼二大教室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田文泉莅临现场,近一百六十多名莘莘学子认真聆听。会场座无虚席,不时掌声雷动。

钱教授是中国古典文化界的泰斗。他曾走上“百家讲坛”,也曾被聘为CCTV4的《中华文明之光》主讲教授,育人无数。他的入室弟子步非烟就是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钱教授现任职于北大中文系,是博士生导师。

讲座以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为切入点展开,该组诗历来广为学界重视。钱教授指出,诗作应成于陶渊明四十九岁时,陶潜在其中比较集中的思考了人生的生死问题。该诗序言开宗明义,抨击了魏晋士人沉陷“惜生”情绪,为惜生而不断经营、求佛求道的错误人生观。诗人先提出了“形”和“影”两种生命观,“形”代表生命体本身,即物质的生命。它感于生命的短暂所以只注重物质享受,无可避免的陷入了迷茫与空虚。而“影”是比“形”更高一级的自我意识,它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命的价值,主张“生前立名,死后垂声”以超越生命的极限,但会陷入沽名钓誉的泥潭。钱教授指出,“名”是空幻的,“名”往往与本人无关,只任后人评说,片面求名只不过是画饼充饥。正如诗文所述:“百年归丘壑,用此空名道”、“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在“形”与“影”的对立中,诗人最终提出了“神”加以调和与升华。“神”是自我最高的理性,《神释》对立善求名的虚幻性做了彻底的剖析,“神”清楚地认识到生命必将消亡,所以在人生中必须“不喜亦不惧”,为善而善,不可有功利之心。

讲座接近尾声,钱教授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解释道,陶渊明并不是不会为官才选择归隐,陶潜自评“性刚才拙”,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不妥协。就在现实中如何应用陶渊明哲学的问题,钱教授说,不应该为了功名而读书,而应该保持心中对知识与文化的纯洁热爱。他勉励同学们多读古文学,热爱古文学。

钱志熙教授的讲座使同学更深刻地理解魏晋诗歌文化,拓宽了视野,培养了人文情怀。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贸大,掀起了一阵 “国学”文化风,使人的心灵,得到了古文学温润的荡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