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志愿中期采访

栏目: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注:327 来源:未知 作者:uibeeanews 发布日期:2019-12-20


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是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 苏霍姆林斯基

人们说医院是生死桥,生与死,悲与欢,软弱与坚强,残忍与温柔,每天都在这里发生。“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本期,新闻宣传中心将走进首都儿科研究所,聆听医院里演绎着的动人故事。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志愿主要是为患者家庭提供就医引导。志愿者有三种工作方式:

1、为儿研所就医人员提供就医引导服务,帮助患儿家长使用自助挂号、缴费机器等。

2、维护门诊厅、挂号处等地就医秩序。

3、管理病房爱心图书车,为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提供大量图书读物,弥补因住院导致的图书阅读缺失。

 

儿科研究所就诊患者繁多,收费大厅人头攒动,前来询问的患者家属络绎不绝。很多时候由于病情紧急,患者家属常常焦躁不安。志愿者们快速而耐心地为他们指示方向,同时不忘露出温柔的微笑,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家属紧张的情绪。有时,志愿者们会面对一些超出工作手册规定范围外的求助。他们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快速调整,力求更好地服务患者家庭。莫同学说:“被问到服务范围之外的事情,比如某某地在哪,就诊的流程等,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很心虚地引导他们到服务台。后来我总结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也通过阅读手册、咨询服务台的方式,了解了放射科的布局和诊疗顺序。这样基本可以解答常见的问题。有的患者报告单还没出,心情比较焦急,也不想重新排队,就聚集在打印机附近,秩序比较混乱。于是我帮助患者推算报告出来的时间,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在排队患者过多的时候进行引流,引导大家到较远处人少的打印机排队。”

 

初心

在问及为何选择这一志愿时他们这样回答

莫同学:“喜欢在医院做志愿,觉得可以在医院观察到许多,人在病痛面前心多少会变得柔软。”

赵同学:“我的志愿时长其实已经满75小时了,还在做志愿是因为想体验不同志愿岗位的工作。”

一位年长的神秘志愿者:“我每个星期都会来做志愿,已经好几年了,我喜欢在这为人们提供帮助。”

不同的理由让他们聚到一起,为不同的工作任务辛勤付出。同样的真心让他们在一个充满无奈和悲伤的地方共同播撒着爱和关怀。孩子露出笑容,母亲眉头稍缓,父亲连声道谢,老人欣慰点头。这一幕幕穿过拥挤而嘈杂的人群,投射出一束束明亮的人性之光。

感悟

经过一整天的志愿服务后,志愿者们体会和收获到了许多。

王同学说:“我在地下一层见到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全身插满输液管,虚弱地躺在推车里。他的家长趴在推车边一直默默地流眼泪。看到这一幕我会突然感慨生命的脆弱。”

看见激烈的医患纠纷的杨同学感叹:“医生和患者各有各的难,这中间理解真的很重要!”

莫同学说:“温和友善地引导大家打印更容易消除陌生人之间的隔膜,哪怕对方已经熟悉了机器的操作,身为志愿者,给对方一个微笑也会让患者或家属感到温暖。身为志愿者,要了解自己的服务岗位的工作,不局限于机器的操作。休息时多观察留意,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指路也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受到那位年长的志愿者的感染,赵同学连连感慨:“他真的很了不起!年纪这么大还能坚持这样久。我希望当我年老的时候,也能将自己的空余时间投入到为社会的服务中。”

 

志愿者们见证了医院上演的人间百态,自己也身处其中绘出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蒂姆库克曾说:“我如何才能服务全人类?这是人生最大、最重要的问题。若你服务的事业大于一己之私,你就能找到意义、找到目标。”感谢志愿者们将爱和温暖带到儿研所,愿所有有志于为社会服务的青年从点滴奉献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绽放最灿烂的人性之光。

文字/杨思琪

摄影/杨思琪